您好,欢迎访问徐州启航家教网!请【登录】 【免费注册】 【找回密码】 付款方式 加盟

徐州请家教 一所原农民工子女学校的“成长史”


来源:徐州家教网 日期:2011-11-3

徐州家教网报道:因为担任班主任的缘故,我每节课前都要到教室里点名。一个戴着眼镜,身穿藏青色中长外套的中年男士走到我面前,为他们学校的两名老师请假,他随手端一杯茶,说话间无意中透露出一种威严。我的猜测没有错,他正是树林小学的一校之长侯永。

  侯永和妻子郑灵是1997年3月到徐州创办树林简易小学的。之前他们在安徽六安一所村小教书,一次偶然的机会到徐州考察,发现很多农民工拖家带口到徐州打工,但他们的子女因为公办学校容纳不了而没有书读。于是他们回去后向县教委申请跟踪办学,得到批复同意后,便在浦东凌桥地区办了一所农民工子女学校。

  当时校舍租的是市郊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,买了20套旧桌椅,配备2名教师,学校就开张了。首批招收到30名学生,分设两个班级。“出租房里没有电,我只好从老家买来老式煤油灯,两位老师每天晚上就在煤油灯下准备教案、批改作业。没水就到镇上村民家里去买。白天的教室也是老师晚上的卧室,白天的课桌也就是老师晚上的卧床。”对那时的艰苦条件,侯永记忆犹新。

  所幸这样的苦日子没过多久,当年9月,原浦东新区凌桥镇政府向他们伸出援手,学校搬入当地一所废弃多年的村校,有了固定的校舍。但由于年久失修,教学楼房顶瓦片残缺不全,墙面严重脱落,教室门窗破损,甚至找不到一块完整的窗玻璃。校园里齐腰深的蒿草随风飘荡,到了夜晚,黑洞洞的情景让人不寒而栗。侯永和妻子千方百计筹措资金,顶着酷暑,带着老师换瓦、粉墙、修门窗、装玻璃,甚至挖砖井、铺操场……那真是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,硬是亲手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学校。

  经整修后,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,附近的农民工闻讯纷纷把孩子送来,学生人数一下增加到了130人,班级数增加到5个。为此,学校又聘请了5名教师,并开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职责,做到分工明确,责任到人,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,发展逐步走上正轨,学校的知名度不断提升。

  2002年8月,树林小学学生数已达480人。学生队伍扩大了,原有校舍已难容纳。在高桥镇政府的支持下,树林小学搬迁到另一所闲置村校,后又得到浦东新区政府的资助,办学条件逐步完善,设施设备更加齐全。2007年8月,新区政府再次出资50万元帮助他们整修校舍,添加设备。硬件设施得到完善后,学校将工作重点转向软件建设,强化内部管理,尤其重视师资队伍建设。

  2008年6月,树林小学顺利通过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的验收——“转正”为民办学校,在享受政府给予的各项补贴的同时,也要接受从办学目的、举办者资格到办学资金、教职员工、校舍场地等方面严格的日常管理。同年8月,学校大门口挂上了“徐州浦东新区民办树林小学”的牌子,“杂牌军”成了“正规军”,学校办学的信心更足了。

  经过14年的发展,树林小学共获得过24个各级各类奖项。其中最让侯永感到骄傲与自豪的是:2008年11月份,树林小学被评为全国“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”,郑灵代表学校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,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亲自为她颁奖。

  从一所仅有20张旧桌椅的简易学校到能招收600多学生、有正规校舍的民办学校;从煤油灯下备课、课桌椅上搭铺到人民大会堂上领奖,侯永和老师们饱尝了办学初的辛酸、发展中的艰难、初具规模的喜悦,终于迎来了金秋的收获。目前,树林小学开设一到五年级,核定学生人数672人,教职工34人。学生来自全国十多个省,其中30%来自河南,学生的家长大多从事种田、泥瓦匠、搬运工等体力劳动。由于班额关系,今年还不得不回绝了一部分学生的入学要求。

  面对社会的认可,侯永开始思考学校更长远的发展。虽然办学条件和环境大为改善,但学校办学仍然存在不少困难。“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,目前学校围墙没有设置周界报警装置,操场地坪大面积损坏,学生课外活动受到影响。学校的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也要尽快建起来。”而最让侯永担忧的是,青年教师没办法进行职称评定,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。“我们这里的教师流动性很大,今年就流失了2名,其中一名是我很看好的老师。”

  这次听说市教委专门组织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培训,侯永非常重视,特地联系了车辆,老师们早晨6点到学校集合,一起坐车到培训地点,学校还专门给参加培训的老师发了补贴。“老师们都很愿意学习,他们非常希望更新教育理念,提升教学水平。”侯永也跟着来培训,一方面好照应一下学校的老师,同时自己也想学一点东西。

更多请浏览徐州家教网资讯中心:www.xzqhjj.cn

编辑者:徐州家教网www.xzqhjj.cn)